43歲生二胎是否有必要視情況定,壞處大於好處慎重考慮

43歲生育二胎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此時已經屬於是高齡產婦,卵巢功能在下降,懷上孩子的機率比較小,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女性卵子存在染色體異常的風險也比較大,此時生育二胎是弊大於利的,所以說並不建議女性再要二胎,如果說想要生育二胎的話,儘量選擇在35歲以前,這樣個人身體情況比較好,也能夠順利的生下孩子,不要盲目的選擇要小孩。

43歲有無必要生二胎視情況定

43歲生二胎有沒有必要

43歲早已歸屬於大齡產婦了,卵巢早已剛開始降低,懷孕成功的機率比較小,而且胎兒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懷孕之後面臨的風險也很高,雖然此時仍符合生育年齡,但如果有再生育的要求,應在孕前做好檢查排除不利於生育的因素,在孕期需要更多的關照和醫學監測。

從女性的生理特點、母嬰健康、優生優育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目前公認的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為24-29歲。此年齡段女性生殖功能處於最旺盛時期,卵子的質量高,流產以及胎兒畸形的發生率都比較低,而且軟產道伸展性好,子宮收縮力強,不容易難產,因分娩造成的危險性也小。

43歲生二胎的好處和壞處

43歲生二胎是弊大於利,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35歲以前,超過35歲已經是高齡產婦了,高齡產婦容易產生妊娠併發症,容易妊娠糖尿病以及高血壓,容易產生剖腹產,所以是弊大於利,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推遲更年期

43歲是生育二胎,在懷孕的過程中會促進雌激素的分泌,並且卵巢所排出來的卵子數量是有限的,由於懷孕卵巢推遲了卵子的排出,幫助女性推遲更年期的到來。

2.減少患癌機率

生二胎後,能夠增強女性生殖系統的免疫能力,降低乳腺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發病機率。

高齡孕婦懷孕期間胎兒容易早產

3.早產

43歲生二胎的一個風險就是,這個年齡屬於是高齡階段,懷孕後容易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血壓高等,並且還可能會影響肝腎功能,容易導致流產、早產等情況發生。

4.畸形

高齡懷孕後胎兒也有可能存在畸形,更有產婦在生產時產力跟不上導致突發情況,導致難產、死胎等。

其實43歲這個年紀,生二胎的話是弊大於利,並且這個年紀的女性,懷孕往往都很難成功,所以大多數在這個年齡段的女性,都會選擇試管嬰兒技術來助孕,因為試管技術比較於自然懷孕的話,成功率高很多,也比較適合高齡的女性。

43歲生二胎的真實感受

生二胎其實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就是自己的身體情況是否允許,其次就是家庭的經濟情況,畢竟現在養一個孩子的費用可不少,想要在這個年齡段生育二胎的話,女性不妨看看已經生育過的女性們真實的感受,再考慮自己是否生二胎:

我今年43歲,1個月前剛剛生下二胎,從備孕到試管、生產,直到現在寶寶滿月了,我仍然在後悔生二胎這個決定,因為高齡生二胎的風險實在是太大太大了!當時是意外懷孕,那時候我的身體情況也是特別好,所以我就把這孩子生下來了,是個兒子,我老公開心壞了。我老公也很喜歡這個小天使,本以為生了二胎之後,自己要操很多心,但沒有想到,老公還有兒子幫我分擔了很多的家務活,讓我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
 

外星人

四十三歲的時候生了二胎,由於是大齡產婦,孩子生下來體質很差,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很是難伺候,由於自己已經歲數大了,體力恢復很慢,在加上孩子老有病,真的很難。好不容易熬到了上學的年紀,孩子的花費很大,由於自己的歲數已大,掙錢很難,弄得自己很累,告訴大家歲數大了最好別生二胎。
 

檸檬膏

43歲,我在北京生二胎,歷經坎坷,挑戰成功,與大家一起分享這一段難忘的經歷。二胎政策放開之前,我就開始蠢蠢欲動。我家先生卻並不打算要,因為住在60平的小兩居里,會降低生活質量。於是我就拉攏雙方父母勸他,我女兒剛開始也是不同意的,後來她也想通了,後面和老公也是順利懷上了二寶。我是高齡,一建檔就被列入高危行列,有先兆性流產跡象,所以一直在保胎。十月,如履薄冰,又像是一葉輕舟在浪尖上航行,驚險不斷。我時刻像一名戰士一樣守護著腹中的小生命,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不敢踩空,真心不建議大家在這個年紀要二胎。
 

珠珠仔

由於女性年齡已經超過43歲,成功受孕的機率會大大減低,即使懷孕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屬於是高危妊娠,如果已經懷孕,更需要嚴格產檢,有任何異常都應該及時就醫處理,如果懷孕的過程中身體承受不了,也應該儘早引產,避免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危害。

生二胎相關疑問答疑

生二胎沒有所謂的最晚年齡,原則上只要有月經就可以繼續生育,不過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在24-29歲之間,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身體會有一定的下滑趨勢,而不少人困惑自己還是否適合生二胎,並且各個年齡段的女性對生二胎這件事情也有很多疑問,下面收集整理了有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此外,無論哪個年齡懷孕,都要遵醫囑進行產前檢查,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妊娠的危險因素,而在懷孕期間要注意多休息,放鬆心情,避免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葉酸,多吃一些富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保證攝入的食物營養均衡,避免營養單一。

基本資訊來自醫院官網或醫院內公示資訊或醫生本人提供,如有侵權,請按照平臺提供的渠道通知

舉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