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生二胎好處和壞處整理,時間算不算晚看了明白

45歲生二胎已經比較晚了,女性超過35歲就算是高齡產婦了,而40歲之後生殖系統會受到年齡的影響,生育的條件很不好,此時懷孕會面臨比正常孕婦更多的風險,特別是胎兒容易出現染色體異常的情況,懷孕之後也應該注意,此時女性出現妊娠糖尿病和妊娠高血壓的可能性非常大,還很有可能會出現早產或者流產的情況,所以說並不建議女性在45歲還要生育二胎。

45歲生二胎比較晚

45歲生二胎晚不晚

45歲生二胎,已經算是比較晚的年紀了,24歲到29歲之間是臨床上最佳的生育年齡時間,果在45歲懷孕生二胎時,會在妊娠期間發生一系列的問題,要承擔比正常孕婦更多的妊娠風險,比如有可能會患有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等,也非常容易會出現流產、胎停育的現象,尤其是本身就患有心臟疾病、嚴重高血壓等疾病的孕婦,在此時懷孕就有可能因為無法耐受而不得不提前終止妊娠。

在45歲確定要生二胎的情況下,建議夫妻雙方都要做孕前檢查,女性還需要做性激素六項和生殖系統的檢查,確保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再考慮懷孕生二胎。懷孕後需要做好日常護理,定期產檢,降低分娩時的風險,才能確保寶寶能夠順利出生。

45歲生二胎的好處和壞處

一般來說,只要女性還沒有絕經,卵巢和子宮功能可以正常運轉,就可以繼續生育,雖然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說,45歲女性已經位於高齡產婦的行列,不過此時還是可以生育的,此時生二胎是有利有弊的,可以具體的瞭解一下:

1.延緩更年期

高齡女性在懷孕週期和哺乳週期,會造成卵巢排卵功能停止運轉,同時提高體內激素水平,有利於延遲更年期的到來。

2.提高免疫力

高齡女性在孕後會引起激素水平上升,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可以預防某些激素偏低引起的疾病,另外身體素質增強,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婦科疾病的可能。

高齡孕婦不良妊娠風險高

3.流產

45歲的女性在體能和身體機能上,已經下降很多,受孕率低,而懷孕後流產率很高。

4.胎兒畸形

這個年齡生出的孩子先天性缺陷的可能性也會非常大,寶寶很容易出現畸形的情況。

5.產後恢復慢

生產之後身體的康復得非常緩慢,並且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精力會有很大的不足,非常容易感到疲勞。

45歲女性生二胎危險性比較高,因此在懷孕期間一定要做好孕期的排畸檢查,在懷孕十一週到十三週的時候,需要進行nt檢查,之後必要時還需要做羊水穿刺。每一項產檢都不能錯過,而且有必要的情況下還需要增加產檢次數,才能保證孩子健康。

45歲生二胎的真實感受

45歲的高齡孕婦出現各種風險的可能會更高,原因是由於卵巢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趨向於衰退,卵子中的染色體畸形的機率也會增加,這樣就增加了流產,死產或畸胎的可能,對於身體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如果不相信此時生二胎可能威脅健康,不妨瞭解一下已經生育過的女性們 的真實感受:

45歲這個年齡生二胎確實不容易,如果你沒有恆心沒有做好準備不要去嘗試,但是關於生二胎的感受,現在看著自己二胎出生了肯定是不後悔的,每天半夜醒來看著依偎在身邊的二寶,我都會忍不住笑笑,真的是做夢都會笑醒的那種幸福感。當初最開始也想省事,無奈醫院婦產科醫生都說人家想要的花大幾十萬都要不到,結果就捨不得了,真是有種過了這個村就沒有了這個店的感覺。
 

張雲良

我45歲懷的二寶,二寶的到來是一次意外之喜,家在杭州,愛人和家人都勸我說不能要,我身體條件不是很好,但後來陰差陽錯還是生下來了,大概還是做母親的捨不得吧。但是從那之後我們運氣越來越好,先生是公司高管,女兒讀大學也不用我們操心,雖然壓力不小但是也充滿了動力,算是一個甜蜜的負擔吧!
 

石泉

45歲懷二胎!非常慶幸又抓住了國家放開二胎政策的尾巴!現在50了,如果沒有這個小東西在家裡吵吵鬧鬧,兩口子覺得都沒有話說了,無趣極了!希望我能活到90歲,那時候大兒子都60多,小兒子45歲!真是有一種捨不得的感覺,希望能夠一直陪伴在寶寶們的身邊。
 

女伶

女性在45歲之前生二胎,自己的身體條件,以及產後恢復能力、養育孩子的能力都還勉強應對,如果超過45歲再去生二胎,不僅自己受罪,將來孩子也會缺少陪伴,就算錢再多也對孩子沒好處。生二胎是現在的主流趨勢,但是女性在決定生二胎之前,更多的還是需要考慮個人的身體情況。

生二胎相關疑問答疑

生二胎沒有所謂的最晚年齡,原則上只要有月經就可以繼續生育,不過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在24-29歲之間,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身體會有一定的下滑趨勢,而不少人困惑自己還是否適合生二胎,並且各個年齡段的女性對生二胎這件事情也有很多疑問,下面收集整理了有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因此,無論哪個年齡懷孕,都要遵醫囑進行產前檢查,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妊娠的危險因素,而在懷孕期間要注意多休息,放鬆心情,避免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葉酸,多吃一些富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保證攝入的食物營養均衡,避免營養單一。

基本資訊來自醫院官網或醫院內公示資訊或醫生本人提供,如有侵權,請按照平臺提供的渠道通知

舉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