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日本試管嬰兒經歷,6次促排2次人授失敗的自我救贖之路

11W2D的時候去做了斷藥後第一次檢查,寶寶都好。從移植開始到斷藥期間經歷了等待,焦慮,疑神疑鬼,到網上查閱了無數資料,終於快挺過了這最艱難的頭3個月,我覺得是時候寫一篇試管嬰兒畢業心得了,希望能多少給焦慮的你提供點正能量,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多囊也能成功懷孕

簡單介紹下我的情況

結婚7年,備孕1年失敗,32歲開始進入不孕治療(日本)。多囊,泌乳素稍高(高於標準10左右),雙側輸卵管通暢。老公的精子檢查在最開始的1年不孕治療中一直只是達標狀況,高於WHO標準一點點。頭1年的治療經歷了6次促排,2次人工都以失敗告終。

馬上跨入33歲的我最終決定做試管。也辛虧儘早地做了這個決定,因為在試管前期的檢查中發現,老公的精子畸形率遠高於正常值,正常率只有0.5%。拿到報告的那一刻,醫生和我說你們不能自然受孕的原因可能就是這個,而且要做也只能做顯微受精(就是國內的第二代試管)。

做試管時的一些自我感受

除了精子運動率和前進率,排查畸形率非常重要!我們就是不懂,所以白白浪費了最初的1年時間。WHO的資料是正常形態要大於14%,據醫生說最差最差不能少於4%,否則是不可能自然受孕的,即使受孕也很容易流產。

我看了圈子裡很多例子,覺得國內的醫生好像很不在意這個值,很差的正常率也只做一代試管(這樣和自然受孕有什麼區別?即使受精質量肯定也不好),喂,這是男性不孕好不好!至於我的多囊,這裡的醫生根本沒有給予特別的關注。

所以有多囊的姐妹們正能量來了,不要糾結於是不是因為多囊不孕,只要有排卵,內膜厚度達標,卵管通暢你就和正常人沒有差別!而且多囊的姐妹做試管有福利,AMH一般會比較高(AMH就是卵泡周圍分泌的荷爾蒙,這個值用來測定卵巢儲備能力)。我那個時候查的值遠高於同齡人,醫生比劃到都高到紙頭外面了。

有卵巢水腫千萬不要急功近利當月移植

這裡的促排一般根據卵巢儲備能力來定方案,由於和國內的用藥和命名不太一樣所以沒法深八。AMH高的人用藥也少最後生成的卵泡也多,這是不是多囊的一個福利呢?我最後取了13個卵,11個成熟,10個受精成功。

在這裡已經算很多了,做產檢的時候護士問我採了幾個,聽到數字後大呼多。但是和國內相比貌似我取得也不是很多,所以可能是用藥和方案的問題吧。由於卵巢有水腫,所以當月的移植放棄了。

有卵巢水腫千萬不要急功近利當月移植。成功率低不說,即使懷上了對身體的負擔是很重的,因為一旦著床胚胎會分泌hcg,刺激卵巢分泌激素。這樣卵巢會越來越腫。我那個時候雙側卵巢腫到6cm,吃了20天的避孕藥慢慢才恢復到正常水平。

在日本,醫生明顯更推薦培養囊胚,這有可能和他們的冷凍解凍技術先進有關。

普及一下囊胚知識

關於囊胚等級與妊娠率、妊娠繼續率、流產率如下:

  • 妊娠率:AA52.9%,AB35.0%,BA48.6%,BB26.9%;
  • 妊娠繼續率:AA40.8%,AB26.7%,BA37.6%,BB21.4%;
  • 流產率:AA20.7%,AB22.4%,BA21.6%,BB25.4%。

囊胚等級與妊娠率、妊娠繼續率、流產率有關

第一個字母帶表胎兒細胞密度,第二個帶表胎盤細胞密度,A是細胞密度最高,以此類推。一般在最前面還會有1~6的數值,帶表細胞分裂的各個階段。

  1. 1. 早期有腔室囊胚,囊胚腔小於胚胎總體積的1/2;
  2. 2. 囊胚腔體積大於或等於胚胎總體積的1/2;
  3. 3. 完全擴張囊胚,囊胚腔完全佔據了胚胎的總體積;
  4. 4. 擴張囊胚,囊胚腔完全充滿胚胎,胚胎總體積變大,透明帶變薄;
  5. 5. 正在孵出的囊胚,囊胚的一部分從透明帶中逸出;
  6. 6. 孵出的囊胚,囊胚全部從透明帶中逸出。

囊胚級別決定妊娠率

從資料上來看,有沒有發現有趣的現象?BA的妊娠率大於AB的妊娠率,我覺的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說男性精子質量很重要的問題。男性基因提供胎盤細胞,胎盤細胞強大了妊娠率也就上去了。

BB以上的囊胚一般3次成功率就能達到100%了。網上正確的說法是,40歲以上的實驗物件,有3個以上形態良好的囊胚(3BB)以上,其中有2/3的人妊娠成功。正能量又來了,這裡說的是40歲以上的資料,越年輕成功率越高。

有條件還是選擇囊胚吧

還有個有趣的現象,有人用454個囊胚做實驗,其中51%是女孩子,49%是男孩子。結果發現經過培養之後長到等級5,6的囊胚中有72%是男孩子,只有28%的囊胚是女孩子。而等級3以下的小囊胚中40%是男孩,60%是女孩。

所以結論是,發育的快的囊胚是男孩的確定率高,反之發育遲的女孩子的確率高。說了那麼多無非告訴大家,有條件還是選擇囊胚吧。

由於等級是可見的,可以選擇最好的胚進行移植,3日胚雖然也可以區分好壞,但差太多了。以我自己為例,10個受精卵,9個都是1級胚,但最後培養囊胚的結果是。AA只有1個,AB2個,BB3個,其他都是帶C的,慘不忍睹。

移植胚胎時

移植那天先被醫生叫進去說明移植胚胎的情況,給一張小照片,寫明瞭解凍後等級,我們家寶寶冷凍前是5AA,解凍後又經過了透明帶開口法(這裡的解凍胚胎一般都要開口,原因是冷凍或者年齡大的卵子的透明帶一般比較硬,細胞不容易從裡面脫出,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都要在外殼上剌一刀),瞬間升級成了6AA,一張脫了衣服的小照片,準備以後留給他自己看。

然後吃了一片安定藥(セルシン2mg)(此處修正抑制子宮收縮的藥的說法)目的是讓患者不至於在移植過程中太緊張,緩解心跳速度,等待60分鐘後進移植室。由於我的宮頸彎曲的比較厲害,最終醫生不得已動用了宮頸鉗。所以移植後悲催的我比別人多躺了40分鐘且又加了一粒抑制宮縮的藥(ウテメリン)。

試管移植的相關疑問

Q:移植後躺多久?

A:在移植前這個問題糾結了我很久。查了無數資料,最終的結論是多躺和少躺的妊娠率沒有多少差別(日本網站結論,中國醫生貌似要求多躺的)!所以我決定遵照醫囑。按我通院醫院的標準,沒有動用宮頸鉗的情況是20分鐘。動用了宮頸鉗1小時。

多躺和少躺的妊娠率沒有多少差別

之後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就是最初2天不能騎自行車,不能般重物,不能坐浴(淋浴可)。網上還搜到了一些有趣的問答,有人問移植好之後開車回家,經過的路段路況不好狠狠的彈了幾下,糾結會不會有影響,醫生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正常情況下左右兩邊的子宮內膜是出於閉合狀態的,沒有空隙的,形象點說移植後的受精卵是夾在裡面的,即使會跑也跑不遠,更別說會掉出來了。相比較之下,宮縮了才是最致命的,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所以移植好之後保持良好心態尤其重要,放鬆心情,在事前就要做足功課,要相信科學,移後不要去對症狀,多做些平時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我在醫院遇到了一個同是中國人的患者,她就是移植後超級緊張,連樓梯都不敢下,洗澡不敢洗,彎腰不敢彎,走路不敢走,成天躺在床上,搞得自己蓬頭垢面的。我是覺得大可不必的,有意識地迴避些激烈的運動就可以了。

要知道自然懷孕的那些孕婦在胚胎著床期間可是什麼都不知道呀,她們不也這麼過來了麼。當然話又說回來,如果說服不了自己覺得還是躺著更安心那還是躺著好了,畢竟心理因素最重要了,不要留有遺憾。

Q:內膜要多厚才行?

A:內膜厚度與妊娠率(我這裡只寫結論)。試驗中,厚8mm的內膜妊娠率為53.1%,16mm的內膜妊娠率在67.6%。出產率厚8mm的為44.9%,16mm的為67.6%,相對8mm的大幅提高。子宮內膜越厚與妊娠成功率有大關係。但是子宮內膜在6~7mm的移植週期,如果囊胚質量良好還是有50%的可能妊娠。

子宮內膜越厚與妊娠成功率有大關係

特別的,20年代的人的成功率更高。由1997~2006年間的研究資料表明,子宮內膜越厚越好,更加的9~14mm的厚度最佳。另外我移植的時候的內膜厚度9.3mm,通院的醫院標準是大於8mm就可以做。

移植用藥檢測

移植週期我走的是人工週期,也就是自身沒有排卵,也就沒有黃體,一切需要的荷爾蒙,卵巢激素,黃體激素都靠吃藥維持。我不知道國內這兩種激素叫什麼,英文的話一個是E2,一個是P。

黃體從移植前6天開始打,也就是開打的第六天移植。這個時間也很重要,說白了黃體不是你想補就可以補的。因為內膜接受著床是有時間限制的,一定要和受精卵的狀態同步才行,這也就是為什麼鮮胚的成功率低於凍胚的原因。

雖然我的抗凝血指標都是達標的,除了2種荷爾蒙補充之外,還要吃阿斯匹靈,貌似可以改善血流。不管怎麼樣事實證明這個是吃不壞的。移好之後就開始了11天的等待,剛開始的那幾天心態調整的不錯,很放鬆。真正開始不淡定是在移植後的第7天,漸漸離判定日近了,於是我買了驗孕棒第8天驗的晨尿。

關於驗孕棒

國內貌似常用的是早早孕和大衛,但是我翻遍網路都沒有找到這兩種試紙的基準值。在日本買的試紙都寫清楚標準的,第一次我買了50的(抱歉單位不記得了),第二次我買了22的,基準單位不同,出來雙槓顏色深淺也自然有不同。

試紙能作為驗孕的依據

由於沒有經驗移植第8天用50的測了晨尿,戰戰兢兢的看到雙槓後還不相信,第二天又買了基準低的,不用晨尿就測出了明顯的雙槓。基於我的情況,我覺得吧,囊胚移植(5日胚)第7天用基準低的驗孕棒測晨尿應該就可以測到了。

辛虧提前測了,否則判定那天要緊張死。在日本,只有妊娠判定的當天會驗血測定hcg,後面都只有B超檢查,連荷爾蒙檢查都沒有!hcg翻倍?孕酮高低?保胎?那是什麼?個別差真是差的好多啊,可能他們的理念就是健康的胚胎自然會健康的成長,不健康的就應該讓他淘汰。

我從判定妊娠陽性開始就高興了1天,又深深的陷入了不安中,開始了各種擔心妊娠是否能平穩繼續的時期。在還看不到孕囊的時候擔心是否宮外,在看到孕囊後擔心會不會有胎心。在看到胎心後又擔心會不會繼續健康長大。你可能同樣有著這樣那樣的焦慮,希望下面的資料可以緩解你的焦慮情緒。(我就是焦慮的時候拿出來看看)

早期妊娠血hcg與妊娠繼續率的記

以下資料來源於網上(摘自一個準媽的動態,醫生給她看的醫書上記載的)ET13移後/BT11以後的血中hcg與持續妊娠20w(20w為止不流產)的關聯性。

hcg值妊娠持續率:25-50小於35%、50-10035%-64%、100-20064%-80%、200-50080%-95%、500-100095%-100%、大於1000100%。

日本都是單胚移植,所以以上資料應該只適用於單胎的情況。

囊胚移植後11天判定(4w2d),5w看孕囊是否在宮內,6w看心跳。關於心跳問過醫生,醫生說一般6w就看得到了,看不到一般比較危險。7w平穩過渡,8w沒問題就從不孕醫院畢業了。9w開始減藥,黃體減到一半,卵巢荷爾蒙也是一半。10w停藥。

日本都是單胚移植

關於停藥

那個時候發過帖子問過大家,不過貌似沒有人知道。所以作為小白鼠的我壓力特別大。中國網站的論調都是12w胎盤長好了停藥的,但是查了日本的網站,大多都是8w-10w停藥。9w的時候去產科醫院問了醫生,是不是要查血確認一下,然後又被醫生否決了,他說10w的時候胎盤已經開始分泌了,並且胎盤成熟不是12w,而是16w。

回來後換了關鍵字查詢找到一篇比較切題的描述,大意是,妊娠黃體一般分泌到8w,9w開始由胎盤接管分泌荷爾蒙的重任。從分泌曲線上來看9w有一個低谷期,然後從10w開始慢慢爬升到最高。又一次漲了姿勢。從小白鼠個人體會來說,由於基礎體溫老早就不測了,我也沒勇氣再拿起來測,所以不以基礎體溫為依據,但是白天的體溫還是可以感覺到高的。

雖然停藥了,但是每天還是頭暈暈的。還有就是9w-10w的過渡期發生了嚴重便祕,但是奇怪的是便便本身不幹,平時也非常注意補充水分和纖維素,和9w以前的飲食結構無太大差別,為什麼就便祕了呢。後來我覺得是因為一方面雖然黃體針劑的量減半了,但是由於胎盤可能已經開始接管分泌了,所以黃體從總的量來說增大了,造成了腸道蠕動減慢。10w一過,停藥的第3天開始又恢復正常了。

關於葉酸與維生素的補充

眾所周知葉酸是孕期要補充的非常重要的元素,它是生成DNA所不可缺少的。我常常看到群裡有準媽媽詢問補充葉酸的量與期間。有的過了3個月就不補充了,這是錯誤的!!整個孕期都需要補充葉酸,每天480ug的量!並且母乳餵養的媽媽也要達到每天340ug的量。

葉酸是孕期要補充的非常重要的元素

我吃葉酸的過程

在懷孕之前就要開始補充,因為體內葉酸水平的含量不是一下子提升的。我從開始做試管開始,每次去醫院都會被問有沒有吃葉酸,有沒有吃複合維生素,可見之重要。還有人會糾結複合維生素裡也有葉酸,是不是會過量的問題。那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按照醫院配給我的量,我每天光吃藥就有680ug。

還有蔬菜裡面含有的,會不會超標啊?查了很多資訊,幾乎所有的都是描述葉酸不足的後果,至於過多,建議是每天1000ug以下。由於葉酸是水溶性的,也就是說如果吸收不了,會隨著汗液和尿液排出體外,不用過多擔心。那如果攝入量超過1000ug每天呢?唯一查到的一條不良是這樣描述的,葉酸攝入過量會對維生素B12缺乏症的診斷產生負面影響。

葉酸攝入過量,基本上會從尿液中排出。但是也可能會引起發熱,蕁麻疹,呼吸障礙,瘙癢等症狀,這些症狀對於在肚子裡的寶寶都是不好的。又,攝入葉酸過量可能會引起亞鉛吸收障礙。(這裡修正”所以我覺得葉酸多吃也是沒有關係的”的個人看法。由於關係到寶寶和大人的健康所以還是不要多寫主觀臆斷為好。

但是對於葉酸攝入過量至畸的說法,我表示查遍了網路也沒有看到相關言論。如果有人有類似方面的資料,歡迎補充。)另外維生素B12會促進葉酸的吸收,所以在吃葉酸的同時要注意補充維生素。

還有一點有關維生素A的補充,確定懷孕後醫生就給了一張宣傳單,關於維生素A的攝入指導,我覺得很有必要和大家分享。妊娠中要避免過量攝取維生素A!1995年就有關於妊娠中過量攝取維生素A導致胎兒發育異常的例子。

妊娠中要避免過量攝取維生素A

關於每日上限具體是這樣說的,妊娠3個月以內或者希望妊娠的女性每日維他命A攝取的上限是1500ugRE(5000IU)。超過這個值得嬰兒異常率比低於這個值得高3.5倍。上限數值太抽象,就用具體的維他命A含有量高食物來解釋(只列出中國食譜上常有的)

食品100g含有量每日上限

雞肝14000ugRE11g、豬肝13000ugRE12g、鰻魚燒1500ugRE100g、鱈魚1100ugRE136g、黃油790ugRE190g、雞蛋黃480ugRE313g。

後面幾種還好,一般不會超標,但是雞肝,豬肝不要太高,一不小心就超了。剛確定懷孕那會兒我媽還讓我多吃點豬肝,補血,還好看了這份資料。3個月以內還是不要吃它們比較好。

Q:中醫和西醫到底怎麼選擇?(純屬吐糟)

A:我的觀點是有病就得治,一定要選擇西醫。只有在你通過科學手段確定各方面都沒病的前提下可以喝點中藥提高體質。不要害怕使用激素,說白了我們的人體就是由這些激素維持的,現代的科技可以模仿正常人體激素的分泌,不會過量,不會有不良反應。從治療不孕開始2年間我吃了無數帶各種激素的藥,沒有胖,沒有特別的副作用,小白鼠表示挺好的。

有病就得治一定要選擇西醫

從8點半開始寫,現在12點半,竟然寫了4個小時!那麼囉嗦?!不過我真的很開心,看到寶寶在肚子裡動的歡快,寶寶爸爸也開始慢慢有做爸爸的覺悟了,現在的我感覺很幸福。一路走來真的很不容易,我想我寫完了這篇也就真的可以從這個版塊畢業了。希望那麼多囉嗦的言論可以對還在奮戰的你有幫助。

基本資訊來自醫院官網或醫院內公示資訊或醫生本人提供,如有侵權,請按照平臺提供的渠道通知

舉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