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這次我們來分享一下男女孕前檢查專案、性激素六項、多囊卵巢治療的方法,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吧!!
懷孕前夫妻兩方最好進行一些必要的身體檢查。比如:肝、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等,都是最基本的身體檢查,但孕前檢查主要檢測物件是生殖器官以及與之相關的免疫系統、遺傳病史等。特別在取消婚檢後,孕前檢查能幫助你孕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
常規檢查是精液檢查中最主要的內容,一般包括精液顏色、精液量、精液液化時間、精子密度、精子1小時存活率、精子活力、畸形精子百分比、精液中白細胞數等。
根據精液檢查的結果,醫生就會判斷被檢查者是否患有不育症。按精液檢查結果,不育症可分為:
然後醫生會根據對不育症病人進行的其他方面的檢查,包括體格檢查、血液檢查等,瞭解有無引起不育症的確切原因(如內分泌疾病、生殖道感染、抗精子抗體陽性、精索靜脈曲張、性功能障礙等),以便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改善精液質量,使其恢復生育力。
目前男性不育症的治療主要有內分泌激素治療、控制生殖道炎症的抗生素治療、免疫性不育治療(抗精子抗體陽性)、一般性治療(維生素、鋅、能量製劑等)、中藥治療、輔助生殖技術和外科治療等。這些治療都是需要在精液檢查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
性激素六項我總共查了兩次,雖然都在正常值範圍內,有不少都偏低或偏高,睪酮(T)是有點高的,後B超證實排卵是有問題,屬於不明顯的多囊。月經不調、生殖系統評定、懷孕都需要查這個。我的週期長,一般30-35天,有時一兩年會出現延遲2-3個月經才來一次的情況,B超看卵泡就是小卵泡排卵,無排卵,或者排卵後黃體不消失。
通過測定性激素水平來了解女性內分泌功能和診斷與內分泌失調相關的疾病.常用的性激素六項即卵泡生成激素(FSH)、黃體生成激素(LH)、雌二醇 (E2)、孕酮(P)、睪酮(T)、催乳激素(PRL),基本滿足了臨床醫生對內分泌失調與否的篩查和對生理功能的一般性瞭解。檢查的專案不同,注意方法也不同。檢查的內容可以全查,也可以單項檢查:
檢查內分泌最好在月經來潮後的第3-5天,這一段時間屬於卵泡早期,可以反應卵巢的功能狀態。但對於月經長期不來潮而且又急於瞭解檢查結果者,則隨時可以檢查,這個時間就預設為月經前的時間,其結果也就參照黃體期的檢查結果。月經來潮後第3-5天,早9點空腹抽血檢查,效果最為精準。不孕不育或閉經,長期不來月經者,可在任何時間檢查,空腹最佳。
女性體內睪酮50%由外周雄烯二酮轉化而來,腎上腺皮質分泌的約25%,僅25%來自卵巢。主要功能是促進陰蒂、陰脣和陰阜的發育。對雌激素有拮抗作用,對全身代謝有一定影響。女性血T正常濃度為0.7~3.1nmol/L。血T值高,叫高睪酮血癥,可引起不孕。患多囊卵巢綜合徵時,血T值也增高。根據臨床表現,必要時再測定其他激素。
由卵巢的卵泡分泌,主要功能是促使子宮內膜轉變為增殖期和促進女性第二性徵的發育。血E2的濃度在排卵前期為48~521皮摩爾/升,排卵期為70~1835皮摩爾/升,排卵後期為272~793皮摩爾/升,低值見於卵巢功能低下、卵巢早衰、席漢氏綜合徵。
由卵巢的黃體分泌,主要功能是促使子宮內膜從增殖期轉變為分泌期。血P濃度在排卵前為0~4.8nmol/L,排卵後期為7.6~97.6nmol/L,排卵後期血P低值,見於黃體功能不全、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等。
垂體前葉嗜鹼性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激素,主要是促使排卵,在FSH的協同作用下,形成黃體並分泌孕激素。血LH的濃度,在排卵前期為2~15mIU/ml,排卵期為30~100mIU/ml,排卵後期為4~10mIU/ml。一般在非排卵期的正常值是5~25mIU/ml。
低於5mIU/ml提示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見於席漢氏綜合徵,高FSH如再加高LH,則卵巢功能衰竭已十分肯定,不必再作其他檢查。LH/FSH≥3則是診斷多囊卵巢綜合徵的依據之一。
由垂體前葉嗜酸性細胞之一的泌乳滋養細胞分泌,是一種單純的蛋白質激素,主要功能是促進乳腺的增生、乳汁的生成和排乳。在非哺乳期,血PRL正常值為0.08~0.92nmol/L。高於1.0nmol/L即為高催乳素血癥,過多的催乳素可抑制FSH及LH的分泌,抑制卵巢功能,抑制排卵。
垂體前葉嗜鹼性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激素,其主要功能是促進卵巢的卵泡發育和成熟。血FSH的濃度,在排卵前期為1.5~10mIU/ml,排卵期為8~20mIU/ml,排卵後期為2~10mIU/ml。一般以5~40mIU/ml作為正常值。FSH值低見於雌孕激素治療期間、席漢氏綜合徵等。FSH高見於卵巢早衰、卵巢不敏感綜合徵、原發性閉經等。
建議患者去醫院多諮詢下醫生,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性激素過高會使得女性內分泌失調的,從而促使月經不調,每月的排卵也不規律,甚至沒有排卵,這個是會影響懷孕的,引起不孕不育的。需要及時的治療,要在醫生的監護下用藥,不能私自去買雌性激素的藥,保持好心情。個人不建議靠吃西藥激素來調節內分泌,副作用大且停藥反彈,一般3-6個月無效就必須暫停。中藥雖然來得慢,效果要穩固得多,自己的心情也要好。
體檢醫生結論:“雙側卵巢多囊樣改變”,事實上我除了偶爾月經會延期,卵泡不達標,基本上沒有多囊常見的其他症狀。 我備孕以來B超多次單子一大摞,從來沒有看到過合格卵泡(18-25mm的卵泡才是優質卵泡),懷起那個月恰好沒去B超,全靠排卵試紙把握時間的。
多囊卵巢綜合徵是一種卵巢增大並含有很多充滿液體的小囊,雄激素水平增高、不能排卵的內分泌疾病。最顯著的特徵是無排卵,簡寫PCOS。PCOS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失常、腎上腺功能紊亂、遺傳、代謝等因素有關。少數PCOS患者有性染色體或常染色體異常,有些還有家族史。近來發現某些基因(如CYP11A、胰島素基因的VNTR)與PCOS發生有關,進一步肯定了遺傳因素在PCOS發病中的作用。
PCOS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X一連鎖(伴性)遺傳,或基因突變所引起的疾病。多數患者染色體核型46,XX,部分患者呈染色體畸變或嵌合型如46,XX/45,XO;46,XX/46,XXq和46,XXq。
腎上腺萌動假說Chom(1973)認為,PCOS起源於青春前腎上腺疾病,即當受到強烈應激刺激時網狀帶分泌過多雄激素,並在性腺外轉化為雌酮,反饋性地引起HP軸GnRH-GnH釋放節律紊亂,LH/FSH比值升高,繼發引起卵巢雄激素生成增多,即腎上腺和卵巢共同分泌較多雄激素致成高雄激素血癥。高雄激素血癥在卵巢內引起被膜纖維化增厚、抑制卵泡發育和卵,造成卵巢囊性增大和慢性無排卵。
激素測定
促性腺激素:約75%患者LH升高,LH/FSH血LH與FSH比值與濃度均異常,呈非週期性分泌,大多數患者LH增高,而FSH相當於早期卵泡期水平,LH/FSH≥2.5~3。不少學者認為LH/FSH比例增加是PCOS的特徵。
影像學檢查
主要有以下幾種特徵:
剖腹探查
以擬診卵巢腫瘤或欲行卵巢楔切時施行。
其他檢查
主要包括以下兩種:
肥胖與胰島素抵抗
增加運動以減輕體重,糾正由肥胖而加劇的內分泌代謝紊亂,減輕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使IGF-1降低,IGfBP-1增加,同時SHBG增多使遊離雄激素水平下降。
減輕體重可使部分肥胖型PCOS者恢復排卵,並可預防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二甲雙胍1.5~2.5g/d,伴或不伴有糖尿病者均可使用,能有效地降低體重,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水平,使毛髮減少甚至可恢復月經(25%)與排卵。由於肥胖和胰島素抵抗是PCOS的主要病因,故凡可減輕體重與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均可治療本綜合徵。
藥物誘導排卵
氯米芬是PCOS的首選藥物,排卵率為60%~80%,妊娠率30%~50%。氯米芬與下丘腦-垂體水平的內源性雌激素競爭受體,抑制雌激素負反饋,增加GnRH分泌的脈衝頻率,從而調整LH與FSH的分泌比率。
氯米芬也直接促使卵巢合成和分泌雌激素。於自然月經週期或撤藥性子宮出血的第5天開始,每天口服50mg,連續5次為1療程,常於服藥的3~10天(平均7天)排卵,多數在3~4個療程內妊娠。
若經3個治療週期仍無排卵者,可將劑量遞增至每天100~150mg,體重較輕者可考慮減少起始用量(25mg/d)。服用本藥後,卵巢因過度刺激而增大(13.6%),血管舒張而有陣熱感(10.4%)、腹部不適(5.5%)、視力模糊(1.5%)或有皮疹和輕度脫髮等副作用。
治療期間需記錄月經週期的基礎體溫,監視排卵,或測定血清孕酮、雌二醇以證實有無排卵,指導下次療程劑量的調整。若經氯米芬治療6~12個月後仍無排卵或受孕者,可給予氯米芬加HCG或糖皮質激素、溴隱亭治療或用HMG、FSH、GnRH等治療。
雙側卵巢楔形切除
適用於血睪酮升高、雙側卵巢增大而DHEA、PRL正常(提示主要病因在卵巢)者,切除部分卵巢,去除卵巢產生過多的雄激素,可糾正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節紊亂,但切除的部位和切除的組織量與療效有關,有效率不等。妊娠率為50%~60%。術後複發率高,如併發盆腔黏連,則不利於妊娠。腹腔鏡下卵巢燒灼術或切除術亦可收到一定效果。
多毛症治療
可定期剪去或塗以“脫髮劑”,切忌拔除,以防刺激毛囊過度生長,亦可作電蝕治療或應用抑制雄激素藥物治療。
好了,以上是關於孕前檢查、性激素檢查以及多囊的所有內容了,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另外後面我也會持續更新一些乾貨知識,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交流!
基本資訊來自醫院官網或醫院內公示資訊或醫生本人提供,如有侵權,請按照平臺提供的渠道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