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月齡寶寶冬季保暖這個問題大家一直沒有一個標準,之前更是出現了兩個月寶寶差點被媽媽捂窒息的新聞,所以對於家長來說了解寶寶的正確穿衣規律是很有必要的。萬一一不小心寶寶就出現意外,到時候難過的是一整個家庭。
一到秋冬,長輩們就會說:你這樣穿會冷的,大一點的孩子還好,尤其是那些還不會說話的小朋友,在穿衣上就只能“任人擺佈”!但其實天冷了多穿點!穿多點可以,千萬別穿太多!
否則很有可能像南寧這位兩個月大的寶寶一樣患上蒙被綜合徵(捂熱綜合症),差點窒息!事件最後好在寶寶沒有大礙,但是發現稍晚一點可就是天大的悲劇了,所以家長們”裡三層外三層“的穿衣理念早就應該摒棄了。
秋冬換季對於抵抗力低的寶寶來說確實患上感冒的可能性更大,但這絕對不是家長們胡亂添衣的理由。年輕人之間都有一個笑談:有一種冷叫媽媽(奶奶、外婆)覺得你冷,穿了五條褲子的寶寶、裹成粽子一樣的寶寶比比皆是。
這種笑談一方面是對家長的關關係的體現,另一方面也反應了許多家長其實在育兒穿衣方面存在很大的誤區,一不小心就會釀成悲劇,尤其是捂熱綜合徵,它帶來的危害可比感冒恐怖多了。
缺氧、呼吸困難
被過厚的被子或衣服包裹著,自身產生的熱量無法散發,衣被裡的溫度越來越高就會讓孩子缺氧、呼吸困難。這種感覺就像是將人關進了高溫蒸拿房,一整天不出去的感覺。
脫水、引發驚厥
因為年齡太小,熱了也無法表達,只能默默忍受,時間長了就會引發脫水甚至驚厥。像上面這個寶寶才兩個月,在大人看來只是睡著了,實際上寶寶正經受這高溫的折磨,而且這種捂熱綜合徵在每年的11月份、12月份都是高發疾病,中招的幾乎都是三歲以下的孩子。
添衣加被小建議
不僅僅是穿衣上要多加註意,日常蓋的被子、呆的房間都要注意溫度。同時家長認為的發汗治療法也是要謹慎使用,別一不小心“治療過度”。
下面就從穿衣、蓋被子、同床睡好幾個方面來解析寶寶秋冬季正確保暖措施到底是怎樣的。還是建議家長們多多看看,這樣才能更好的科學育兒。
不要蓋太多
不建議給寶寶使用厚被子,一旦寶寶出現踢被的情況反而會因為一冷一熱溫差過大出現感冒,另外過於厚重的棉絮可能會壓迫寶寶胸部,影響呼吸,有矇住口鼻窒息的風險。蓋被子還要注意將寶寶的手部拿出被子,這樣能夠避免意外發生,寶寶翻身也能更加輕鬆。
不建議同睡
無論多大的孩子都是建議睡自己獨立的小床的,家長可以將嬰兒床放在大床旁,同床睡很有可能出現被大人壓住、捂住口鼻等危險情況,同睡時寶寶體溫也會更高,容易發熱發汗。
不要穿太多
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寶寶在穿衣上要求是不一樣的,同時家長更不應該以自己的冷熱來判斷寶寶的溫度,通過撫摸頸背部位、詢問寶寶意見等方式更換衣物。
發燒不捂熱
發燒就吃藥或就醫,不要用這些傳聞中的“小妙招”,不僅幫不了孩子,還會耽誤病情!發汗治療感冒是很講究技巧和對應症狀的,大多數家長都不具備醫學知識,盲目發汗、捂熱可能會對寶寶造成傷害。
暖寶寶、小太陽、電熱毯、電熱水袋、供暖、空調都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取暖方式,但是其中的一些方法對於寶寶來說存在很大的安全醫患,不建議寶寶使用哦!
另外無論使用哪種保暖方式,儘量控制溫差,避免過大都是很重要的,一旦溫差過大,即使室內溫暖,抵抗力稍差一點的寶寶還是有患上感冒的可能。
秋冬帶娃這幾個穿衣指南很重要
暖寶寶
小小一片的暖寶寶具有面積小可攜帶、取暖快、便宜等優點。但是之前就出現過了暖寶寶接觸面板低溫燙傷的新聞,因此是不建議給寶寶使用的,成人在使用是也要注意避免面板直接接觸、時間不宜過長、不能過夜。
小太陽
即插即熱,升溫速度快。但安全風險、燙傷!同樣也不建議給小寶寶使用。有研究表明小太陽發熱部位最高溫度可達311.3℃:三分鐘烤熟肉,五分鐘會起火!一旦觸控到可能引起燙傷或者視力損傷。家長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室內通風、遠離寶寶和小寵物。
電熱毯
這是一款相傳已久的取暖神器,但是由於是放在床褥之間有著火的概率,建議在孩子睡覺之前開幾個小時,等娃睡覺的時候關掉。不要開一整夜!
熱水袋
無論是電熱水袋或者是手動熱水袋對於過小的孩子都是存在安全隱患的,家長可以在熱水袋變溫之後讓寶寶適當取暖,但不能交給寶寶自己取暖。相對來說電熱絲式稍微安全一些。
供暖取暖
這種幾乎是專屬於北方家庭的取暖方式安全性上高了許多,但是容易出現屋內屋外溫差過大的情況,所以出門的時候也要給娃穿暖,避免一冷一熱引起感冒。
空調取暖
對於男方而言空調取暖顯然更加有效,但是在使用之前要定期對空調進行清洗,出風口也要避開孩子,同意要注意屋內保溼,以免過幹,引起上火等。
基本資訊來自醫院官網或醫院內公示資訊或醫生本人提供,如有侵權,請按照平臺提供的渠道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