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媽媽奶水不足追奶方法一覽,寶寶是否吃飽看這5個指標

母乳餵養怎樣才知道寶寶吃飽沒?在哺乳期的媽媽們總是會有這樣的焦慮:不知道寶寶有沒有吃飽,不吃飽害怕餓著他,害怕營養跟不上,害怕生長髮育慢……畢竟沒有把奶水擠出來放到奶瓶裡面,看不到那個量,那麼應該如何來判斷呢?

寧波獨生子女補貼申請指南

母乳寶寶有沒有吃飽主要看這5個指標

看體重的增長

這是比較直觀的方法了,0-3個月的寶寶如果每月體重增長達到1-3斤,身高長夠4釐米左右這就預示著寶寶的母乳量是足夠的。

如果都已經出生四十多天的嬰兒體重和剛出生時增長的體重小於1.5斤,這就表示了寶寶很有可能是吃不飽的。

這個時候如果是因為母乳問題而導致的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適當的新增奶粉,或者改變一下自己的餵養方式。

看寶寶大小便

不同年齡階段的寶寶,他們的大小便情況是會有一定的差別。一個月內的小寶寶正常的正常情況下會換5-8片紙尿褲,尿色淺,或無色,無異味。大便大概4次左右。6個月的寶寶大概換5-7次,大便大概2次左右。

還有就是注意觀察寶寶拉粑粑的顏色,沒有黑色或者綠色的話就是正常的,也就說明寶寶平時是吃得飽,而媽媽的母乳也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乳房感覺

母乳餵養,媽媽也是能夠感受到寶寶是否吃飽的情況的。可以從寶寶吃奶前後自己乳房的變化去判斷寶寶食入的奶量是否充足。一般情況下寶媽們在餵奶之前都會有乳房脹痛的感覺,但是在餵奶後會非常明顯的感受到乳房變軟,感覺孕房變空了。

寶寶的精神狀態

寶寶吃奶時,能夠看到寶寶大口大口吞嚥的樣子,慢慢地吃完後自動離開乳頭,這就表示差不多吃飽了,這時表情是滿足的。

固定的吃奶次數和時間

寶寶的每天有比較固定的吃奶次數和時間,剛出生的寶寶大概兩個小時吃一次,每天大概需要吃奶的次數為8到15次,過了一週之後,每天吃奶的次數基本會穩定在6到8次。如果寶寶某天吃奶的次數突然減少,那麼寶寶可能就沒有吃飽。

母乳媽媽奶水不足的追奶方法

多喝湯水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奶水的主要成分還是水,這就決定了要想奶水足,首先哺乳媽媽飲食中的湯水一定要足量,當然,這裡的湯水指的是營養豐富的高湯;其次,哺乳媽媽的營養要跟上,儘量多食用一些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在食量上可以比平時多一點,但是,對於一些希望保持體型的媽媽來說,可以不要吃過於精細的食物,可以選擇營養成分高的粗糧食物,必要時,可以補充一些維生素。

多吃容易下奶的食物

一些容易下奶的食物包括豬蹄、排骨湯、紅豆以及紫米等,雞蛋也是比較好的下奶食材。當然,還可以食用一些魚類、牛奶、豆漿等,這些食物的蛋白質含量相對豐富,對於下奶非常有幫助。

營養素補充

一些哺乳期的媽媽為了多下奶水,吃的食物中往往以肉類為主,這樣就容易造成維生素的缺乏,所以,建議加入一些綠葉類蔬菜以及水果,這樣還可以補充葉酸,更有利於疏通腸胃。

奶水不足的媽媽也可試試以上的這些方法,當然產後的母乳分泌會跟精神狀態和情緒有關的。很多媽媽們在產後可能會出現一些焦慮或者是其他原因導致抑鬱,休息不足,這些都會影響到母乳的分泌。

基本資訊來自醫院官網或醫院內公示資訊或醫生本人提供,如有侵權,請按照平臺提供的渠道通知

舉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