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多囊、輸卵管通而不暢,16-17年在婦科內分泌門診促排6次未成功(最後一次生化),期間做了輸卵管SSG介入。17年9月果斷決定止損,轉向試管。17年11月進周促排,走拮抗劑方案,取卵配成2枚8細胞鮮胚和3枚4BB囊胚冷凍。當月移植2枚鮮胚,著床1枚,18年7月生下大寶。20年4月返院準備移植二胎,已驗孕等一超。兩次試管均一次成功,確實是運氣和緣分到了,也有些經驗,分享給剛開始試管還在摸索的JM。
月經不規則的可選擇任何時期,月經規則的建議在月經前5-7天,如果馬上來月經建議在月經來2-3天。首次就診和老公一起,節省時間檢查。首次就診檢查專案很多,主要是夫妻雙方抽血(包括染色體)、B超、白帶等,老公驗精液,涉及要求經期/非經期檢查專案,會根據當時情況安排下次補充檢查。帶上所有夫妻雙方可以找到的最新檢查報告,常規驗血等檢查一般一年以內,輸卵管等特殊檢查可不限時間。
如果是多囊等月經不規律或自己不來月經的情況,可任何時間首診。醫生會開藥按期來月經,第2-3天抽血檢查性激素,根據結果安排是否先用藥一個月(如達英、二甲雙胍),或直接建檔進促排週期(針對拮抗劑或短方案,長方案不同)。老公首診驗出少精弱精需要提高精子質量的,利用建檔進周前1個月用藥調精,保證進周後取卵前,精液複查結果合格。
所有所需檢查結果都拿到後,月經第2-3天主治醫生門診,確定促排用藥方案,之後每2-3天檢查B超和抽血跟蹤卵泡發育情況,過程中醫生會根據結果調整用藥。進周促排前,抓緊時間調整身體狀態。本人因工作忙沒有花功夫特別調理,一些大家都能做到的簡單建議,如下:
打針約一週多,各人卵泡生長速度不同,打針時間也有長有短。本人是月經第11天晚夜針,第13天取卵。有些人基礎卵泡挺多,但生長速度差異大,個別大的已經成熟,還有不少小的沒漲起來,這種情況醫生會根據整體最優原則,兼顧小卵泡成熟速度判斷用藥和夜診時間,個別大卵泡在取卵時已經排出或老化是正常情況,不需要過度憂心。
取卵前要保證好睡眠休息,本人因取卵前一晚工作熬夜,第二天狀態不好,取卵數量也比B超要少。取卵後注意大量喝水、牛奶、冬瓜水、杜仲陳皮水(聽說),當天多睡覺休息。
一般第二天就正常了,之後持續一週會感覺到腹脹和腹痛,堅持高蛋白飲食(大量雞蛋牛奶魚蝦等)和大量喝水,一般一週後可緩解(針對沒有發生腹水的情況)。如果取卵數量多(一般大於15個)、雌激素水平很高,卵巢過激風險增大,要特別小心,感覺不舒服及時就診,避免腹水發作。
取卵前最後一次B超和抽血,醫生可能會根據情況判斷是否有移鮮胚可能(如果可以移鮮醫生可能提示)。本人取卵前E2約2千多pg/ml(大單位),成熟卵泡數量10個左右,醫生取卵前B超告知可能可以移鮮胚,最終取卵8個(基本符合200-300單位/成熟卵的規律),受精7個,其中2個優質8細胞胚在取卵後第3天移鮮,其餘5個未達到冷凍條件,養成3個囊胚冷凍。
現在醫院普遍提倡養囊,胚胎如何處理一般不會給病人話語權,都是醫院決定。仁濟胚胎可最多冷凍5年,首次交費後,後續需掛“冷凍配套儲存”普通號付費續期(每年730元,不限管數)。
進周前準備:因多囊月經不規律,3個月未自己來月經,自行用達英,預計月經前1周左右先返院,補充了一些已過期的移植前檢查(驗血、B超、白帶);其他準備如運動、泡腳、作息等如促排進周前準備;移植主要看子宮內膜條件,因本人內膜偏薄,進周前開始吃FertileWell樂宮寶,提升內膜血流和厚度。
月經來進周:因月經不規律採用人工週期,月經第3天主治醫生門診,確定用藥方案,如下:
兩次移植後都沒有刻意躺床,如果覺得不舒服或疲勞,可以增加睡眠,尤其前兩天,之後保持正常生活狀態,走路等非劇烈運動都沒關係,正常活動有利於子宮供血和胚胎著床。
第一次移植鮮胚:早期血值低,移植後第14天驗HCG220mIU/ml,後檢查D-二聚體偏高,翻倍一度不理想,用肝素保胎一月;第二次移植囊胚:移植後第7、8天出現粉色和暗紅色出血和分泌物,量不多,判斷是著床出血,第9天驗HCG126mIU/ml,第13天驗HCG994mIU/ml。
兩胎試管之路走來,我認為選擇大於努力,心態決定成敗,希望大家都能做好充分的身心準備,積極、自信、從容的面對,祝大家求子之路都心想事成!
基本資訊來自醫院官網或醫院內公示資訊或醫生本人提供,如有侵權,請按照平臺提供的渠道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