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細節,除了洗澡的水溫不能過冷或者過熱之外,還要注意,千萬不要忘記清洗寶寶關節處,這些地方的褶皺比較多,因此很容易藏汙納垢,不清洗感覺寶寶身上容易滋生細菌,導致身體受到病菌的侵害。
寶寶出生後,很多家長沒有沒有經驗,不敢給寶寶洗澡,甚至覺得柔軟的一小團,都不敢抱寶寶,其實,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是可以嘗試給新生兒寶寶洗澡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一些禁忌事項。
給寶寶洗澡的時候,最好是調整好合適的水溫,千萬不能過冷或者過熱,洗澡水溫最好保持在37-39℃之間,這樣寶寶不會感覺太冷或者太熱。
寶寶洗澡的時候需要有合適室內溫度,最好是下午2:00,寶寶進食之後半個小時後洗澡才最好,而且清洗時間最好在10分鐘左右,否則容易感冒。
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千萬不能不把身體擦乾,因為不擦乾的話很容易長溼疹,特別是關節處那裡有褶皺,水會一直聚集在一起。
給寶寶洗澡的時候要注意,千萬不能讓寶寶的耳朵或者是眼睛進水了,否則寶寶會感到很難受,而且還會導致寶寶出現感染的情況。
寶寶的面板特別嬌嫩,用力搓揉寶寶的面板,會對寶寶的面板造成刺激,做好寶寶面板保護工作相當重要,洗澡時不能用力搓洗寶寶的面板。
給寶寶洗澡是一件大事,如果沒有經驗通常會手忙腳亂,水溫、準備物品、洗澡的順序與方法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想要寶寶在洗澡時更加舒服,洗澡的過程更加順利,不妨瞭解一下月嫂分享的洗澡正確步驟:
寶寶的全身比較柔軟脆弱,媽媽護理時要多加小心謹慎,洗澡過程中,寶寶面板表層水分會大量蒸發,媽媽一定要及時給他塗抹上潤膚乳,然後用手輕輕按摩至吸收,這樣能避免面板乾燥起皮。
確定寶寶洗澡耳朵進水後,可以把寶寶放在大腿上,將寶寶進水的耳朵向下,同時用自己的手掌緊緊壓著寶寶的耳根部位,接著快速鬆開,讓水流出來,如果擔心有水殘留在耳朵裡,可以用棉籤小心擦拭耳朵。
寶寶洗澡耳朵進水要及時處理,否則會增加耳道感染的發生概率,甚至會出現急性外耳道炎的情況,因此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寶寶,在洗澡時寶寶比較抗拒可能就是耳朵進水的象徵。
對於新手家長來說,想要護理好寶寶一定要了解一些日常中比較常見的護理知識,特別是清潔和護膚相關的知識,這樣才能讓寶寶保持乾淨,減少病菌的侵害,如果不瞭解如何護理寶寶的,可以參考以下寶寶日常護理常識大全:
1、寶寶洗澡要注意的細節和禁忌彙總
基本資訊來自醫院官網或醫院內公示資訊或醫生本人提供,如有侵權,請按照平臺提供的渠道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