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走神的原因一般分為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叢生理上來說可能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孩子本身只是基礎薄弱等等。病理性上來說可能是孩子身體缺乏維生素、心裡因素、記憶力衰退等等,建議家長最好是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干預,減輕孩子的焦慮心理。
對於孩子來說,可能自己也想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但是總是在不經意間就容易被其他東西吸引,開始東張西望,走神犯困,不容易靜下心來學習,那孩子出現上課走神的現象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下面通過本文一起來具體瞭解一下。
孩子上課學走神,可能與孩子的睡眠質量、精神狀態、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當然也有可能是神經系統發育遲緩或者有智力缺陷的原因,以下是孩子上課走神的具體原因分析,一起來了解一下。
1、睡眠質量差
由於孩子晚上入睡時間過晚或者睡覺時長過短,入睡後頻繁驚醒,睡眠質量較差,導致夜間不能夠得到良好休息,引起白天精力不充足。上課時則無法集中注意力,可能會表現出上課發呆的現象。
2、學習習慣不好
有的孩子上課容易走神,是因為他的學習習慣不好。例如,上課的時候坐得東歪西倒的,一會兒趴在桌子上,一會兒把頭靠在椅子上。
3、孩子的知識結構薄弱
也就是說,孩子難以真正理解老師講授的內容,對知識點的掌握和反應較慢,或者根本就聽不懂。這也很容易走神,甚至直接放棄認真聽課。
4、注意力不集中
這是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很多,比如說上課沒專心聽講或者是因為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或者是自己過於好動而出現走神的現象。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的學習當中很容易出現走神的現象的話,那麼就要提高孩子注意力的集中能力。
5、緊張、焦慮心理
部分孩子由於長時間處於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平時學習壓力過大或者家庭氛圍過於緊張,父母要求過於嚴苛,管教孩子的方法簡單粗暴,導致情緒和心理髮生問題,出現抑鬱症早期的表現,可以以上課時發呆作為首發症狀。
6、營養不良
就像大腦需要脂肪,肌肉需要蛋白質,如果孩子得不到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足夠的鐵元素,孩子的專注力就會明顯下降。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惡化。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經常容易走神發呆,這可能是由於缺乏微量元素、神經系統紊亂、腦性癱瘓、自閉症等引起的,以下是具體原因分析:
1、自控能力差
對於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小孩,如果情緒出現了波動,很容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通常患者還會表現為發呆走神的狀態。家長可以帶孩子多參加戶外鍛鍊,比如登山、打球等。
2、缺乏微量元素
小孩子老是發呆走神可能是由於體內缺乏微量元素造成。缺乏不同的微量元素可能會有不同的症狀,例如人體如果缺鐵,可以表現為缺鐵性貧血。患者會有眼瞼蒼白、甲床蒼白、頭暈、乏力等。
3、多動症
如果出現的先天性多動症,表現出肢體動作增多和走神等症狀,一般需要配合醫生通過維生素b6片、哌甲酯片、託莫西汀片等藥物治療。
4、自閉症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從嬰兒期開始,通常在3歲之前開始緩慢。自閉症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展障礙、狹隘的興趣和僵硬的行為,大多數兒童還伴有智力遲鈍。
5、心理精神因素
如孩子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由於家長總也批評打罵孩子,或者老師批評,導致精神壓力過大。
孩子上課容易走神,建議家長根據自家孩子的具體情況儘快採取措施針對治療,如可以通過心理激勵、注意力訓練、營養補充、音樂療法等進行干預治療,具體方法介紹如下:
1、心理激勵
也可能是孩子性格問題導致,例如孩子喜歡調皮搗蛋等,這種情況需要加強心理教育,不要辱罵毆打孩子,多跟孩子溝通、交流,給予鼓勵、安慰和激勵等。
2、深呼吸或大聲喊叫
當學生注意力不能集中時,可以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再緩緩吐出來,反覆做幾次,直到能再次集中注意力為止;或是在課後找一個空曠的地方,大聲吼叫幾聲,為自己“減壓”
3、注意力訓練
通常提高注意力的方法有背數、拼圖、符號檢索、找不同等,運動方面還包括攀爬、跳躍、球類運動,以及親子游戲等,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4、營養補充
有可能是孩子神經發育不是特別的成熟,例如神經髓鞘發育不足,容易引起大腦過度興奮,需要給孩子適當補充營養,例如多吃一些優質的高蛋白的飲食,牛奶、雞蛋等,讓孩子大腦更快發育。
5、音樂療法
舒緩的音樂最能幫助人放鬆情緒。老師們不妨在學生煩躁的時候,放一首輕音樂,讓他在音樂中假寐幾分鐘,使其全身得以放鬆。
6、心理暗示法
由於競爭激烈,學生在這種強有力的競爭中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不信任感。老師們可以通過一些激勵的手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克服心理障礙。
7、藥物治療
孩子上課老走神,還有可能是多動障礙導致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通常使用中樞興奮劑例如哌甲酯,或者非中樞興奮劑例如託安非他酮、莫西汀、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類等藥物。
孩子上課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並不是孩子自己一個人就能解決的問題。因此,建議家長們也要幫助孩子培養注意力,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在面對學習困難的時候也應當積極的幫助孩子應對。
基本資訊來自醫院官網或醫院內公示資訊或醫生本人提供,如有侵權,請按照平臺提供的渠道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