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胎囊兩個資料看生男生女,附孕2個月男孩b超看法

通過胎囊資料看孩子性別,一個是看資料的大小,另一個則是根據資料大小推算出孕囊的尺寸,這種方法雖然聽起來有科學依據,但是實際上也是一些孕婦經驗的總結,很多情況下通過孕囊的資料看是男孩,結果最後生了女孩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說女性在懷孕期間也不要盲目相信這些說法,只要孕期胎兒和自己身體都保持健康,孩子最終能順利分娩,這才是最重要的。

胎囊資料看男女方法介紹

胎囊兩個資料看男女的方法

胎囊是胚胎髮育的初期階段,可以在孕期8周的時候檢查孕囊的資料,據說這時候可以根據孕囊的數值,能夠判斷胎兒的性別,也可以清楚胎兒的發育情況,在民間很早就有胎囊2個數據看男女的方法,但為了保證判斷的準確性,具體有兩個條件:

1.時間

胎囊檢查是胎囊得橫截面以及胎芽的資料,通過這兩個資料可以看生男孩還是生女孩,通過胎囊橫截面看男女,對於資料檢查的時間也是有要求的,一般必須要8周以內的時間,其中最好的是懷孕40-50天的結果,此時是最準的。

2.影象

除了橫截面觀察資料之外,最好是有B超圖片,此時除了觀察胎囊的情況之外,還要看到胎芽的資料,結合起來更好判斷,對於結果的分析也會更加準確。

孕囊是在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後,由受精卵細胞不斷增殖、分化形成。卵黃囊是胚胎最早形成血管和血細胞的部位,是10周之前的早期胚胎的造血場所。根據胎囊的狀態,一般人是看不出胎兒性別,而通過B超看男女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胎兒的生殖器官來判斷,但準確率受影象角度、胎兒位置以及孕周大小影響。

懷孕2個月男孩胎囊b超資料怎麼看

在懷孕2個月的時候,胎囊的大小大概在4釐米左右,胎芽一般在2釐米左右,但這個只是參考值,孕婦胎囊大小和受孕時間早晚以及孕婦營養、基因有直接聯絡,根據已生男孩寶媽的經驗總結,每個B超師做B超的時候,截面會擷取的方位不一樣,有的橫截面,有的擷取豎截面。

看比值

懷孕2個月男孩胎囊B超資料中,如果前兩個資料是第三個資料的兩倍以上,比如:21*21*10這樣懷男孩機率大,如果三個資料都比較接近,比如:37*28*23這樣懷女孩可能性大,這兩種情況下的資料不用看影象也可以分辨出懷男孩女孩。

超聲檢查結果單

看倍數

如果胎囊後兩個資料幾乎一樣,而第一個資料值最大,那麼通過孕囊大小看男女的方法結合例項,比如25*16*16mm,雖然沒有成倍數關係,但這樣的資料是男孩的機率有80%。

國內禁止非醫學性的性別鑑定,目前最準確判斷胎兒性別的方法是通過DNA驗血,胎囊兩個資料看男女並不一定準確,甚至沒有科學依據,準媽媽可以當做閒暇娛樂,自己試一試。千萬不要盲目的進行測試,得到結果後選擇引產,這樣對自己身體和胎兒都是很不好的。

大量生男孩的胎囊資料

網上也有通過孕囊資料大小判斷孩子性別的方法其實並不準確,想要知道孩子的性別,可以看看這些生過男孩的媽媽們,在懷孕期間胎兒的孕囊大小分別是多少,看看自己有沒有比較相似的,不過這僅僅也只是代表著這些寶媽們的情況,有需要的可以做一個參考:

老人常說,如果孕囊形狀像小茄子,長度是寬度的2倍以上,那男孩的機率大,如果孕囊形狀像圓球,那生女孩的機率大。懷女兒時,孕囊影象看起來圓圓的,好像是10*15*20,男孩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是32*30*23,我感覺還是挺準的。
 

蛋殼泡

我二胎孕囊資料42×19×27,尿PH6.5,nt1.6,現在孕33周了,一直在猜男女。一邊渴望是兒子,可以兒女雙全,但是女兒又一直喊妹妹,所以取好了女孩的名字準備了偏向女孩的東西。現在我也不知道我這個資料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等孩子出生後再說吧。
 

山楂樹

很多寶媽說懷男寶寶時,早期孕囊是呈現長條形的,但是我的不是,我懷寶寶時,胎兒孕囊是圓形的,所以這個說法也不是很準確哦。懷兒子,50天的孕囊是35*32*23,所以說大家也不要再相信這個說法了,只要孩子健康就好了,這個其實並沒什麼意義。
 

山茶花

影響孕囊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像懷孕時間、營養吸收、著床位置、子宮腔大小等,因此胎囊資料與胎兒性別沒有任何關係,通過胎囊大小看生男生女也是沒有科學證實。準媽媽在平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過於看重胎兒的性別,畢竟胎兒只要健康就好。

預測生男孩的常見方法

懷孕後的女性都對肚子裡的寶寶是男是女有著濃烈的好奇心,網路上流傳著不少看男孩的方法,比如三個亮點是男孩、B超雙頂徑看男孩、早孕反應看生男生女以及男寶上身感覺等,這些方法本質上都屬於經驗總結,不能完全相信,這裡整理了詳細的生男孩症狀集錦,大家可以參考瞭解一下:

除了第三代試管外,不論通過什麼方式受孕,生男生女的概率都是50%,孕期雖然會進行各項檢查,但醫務人員並不能透露胎兒的性別,也不能通過任何途徑告知性別資訊,建議孕婦媽媽不要過於擔心孩子的性別,生男生女一樣好,這時應該安心養胎,不要有不必要的煩惱,保持心情愉悅最重要。

基本資訊來自醫院官網或醫院內公示資訊或醫生本人提供,如有侵權,請按照平臺提供的渠道通知

舉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