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寶寶餵養六大誤區,輔食過於精細影響牙齒髮育

從孕育寶寶的那一刻起,新手爸媽為了寶寶營養是否足夠而操碎了心。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是生長髮育的關鍵期,對自身的營養狀況,免疫力,智力,生長髮育都尤為重要。可都是第一次做爸媽,也沒有什麼爸媽“上崗”培訓,從而很家庭在餵養上出現一些誤區。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一一詳解。

優生優育的四項意義解析

別讓餵養誤區耽誤了寶寶,這6個誤區你踩了嗎

誤區一:過於精細

寶寶加入輔食後,爸媽都會擔心寶寶噎著、嗆著。於是總是會把輔食做的過於精細。時間一長,導致對寶寶的進食習慣、營養吸收,牙齒髮育都產生一定的影響。

誤區二:湯水是精華

湯水的營養價值可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絕大多數的湯水,主要的成分是鹽、水、脂肪,蛋白質少得可憐,鈣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喝骨頭湯是不能補鈣的。與其一味讓孩子喝湯,還不如讓他吃湯裡更有營養的的肉渣和蔬菜。

誤區三:水果打成汁

有些媽媽們覺得果汁更容易吸收,消化,這樣寶寶愛喝,也能攝入更多的膳食纖維。於是把蔬菜和水果放在一起,榨成果蔬汁給寶寶喝。而實際上這樣的果蔬汁不僅缺乏新鮮水果的膳食纖維,還容易造成糖分、能力攝入過多,引起超重、肥胖、齲齒的發生。因此,並不建議經常給寶寶喝果汁,1~3歲的寶寶每天喝果汁不應超過120mL。

誤區四:和大人同食

有些家長覺得小孩吃鹽,吃油才有力氣,就和大人一起吃,甚至還會覺得寶寶很棒。實際上過早給寶寶吃大人飯的危害多,寶寶的牙齒在2歲半-3歲左右才能長齊,吃飯時不懂得仔細咀嚼食物,嚼兩口就吞到肚子裡了,這會增加腸胃負擔,導致腹瀉、腹脹等消化不良的情況出現。其次,大人飯口味都比較重,攝入的鹽含量非常容易超標,這會影響寶寶對鈣離子的的吸收,增加寶寶患高血壓的風險。

誤區五:寶寶新增輔食就可以戒母乳或是配方奶

事實上在寶寶一週歲前,母乳或配方奶粉是寶寶才是最重要的營養來源。寶寶剛開始吃輔食時,還不太可能從中獲得足夠的能量和養分,所以輔食並不能完全替代母乳或配方奶粉。即使寶寶能吃較多的輔食,每天仍需要至少500毫升的母乳或配方奶粉,直到他滿一週歲以後。如果他喝的奶量總是不夠,可以調整輔食和餵奶的順序,在飯前他最餓時先給他吃母乳或奶粉。

誤區六:保健品提高免疫力

寶寶出生以後,隨著一天天長大,體內由母體傳給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漸減弱或消失,尤其是在生後6個月到3歲這段時間。

有些家長認為為孩子選用保健品也是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的好辦法,事實上,目前市場上流行的保健品中還沒有專門提高免疫力的,很多宣稱以提高免疫力為主要功效的保健品,其實並沒有臨床和理論上的科學根據,選擇保健品其實不如改善孩子的飲食結構。

以上這些餵養誤區你中招了嗎?育兒路上並不好走,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們都想給到孩子最好的,可是好的不一定就代表是對的。爸媽們不要焦慮,都是第一次當爸媽,誰不是一邊學一邊做呢?及時調整做好攻略就好,相信我們一定會越來越優秀,成為高質量家長。

基本資訊來自醫院官網或醫院內公示資訊或醫生本人提供,如有侵權,請按照平臺提供的渠道通知

舉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