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供需平衡有技巧,這四個方面的狀態可參考

母乳餵養期間,如果寶媽的奶水量不足,可能會導致寶寶營養吸不足,進而出現生長髮育不良的情況,但如果奶水量過多,就需要用吸奶器將奶吸出排空乳房,以免出現漲奶。為了寶寶的營養需求以及寶媽的自身健康,就需要達到母乳供需平衡。想要知道母乳供需是否已經達到平衡,可以從這幾個狀態入手,比如嬰兒的吮吸次數和時間、嬰兒的體重、以及你的乳頭和營養狀況等,下面我們來詳解一下。

兒童缺鈣會導致生長緩慢

母乳供需平衡的判斷方式介紹

母乳餵養過程中,如果餵養不足,寶寶營養跟不上,而且寶媽可能還會出現漲奶,所以就要有個基本的母乳供需平衡判斷,關於判斷方法其實可以通過寶寶的表現以及自己的狀態來,具體如下:

1、觀察嬰兒的吮吸次數和時間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每天需要吮吸8-12次,每次吸吮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如果嬰兒吮吸次數和時間少於這個範圍,可能會導致乳汁分泌不足,影響母乳供應。

2、看嬰兒的體重

嬰兒的體重是判斷母乳供需平衡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標之一。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出生後的前幾天體重會有一定的下降,但之後會逐漸增加。如果嬰兒的體重增加緩慢或者體重下降過多,可能說明母乳供應不足。

3、觀察乳頭狀況

乳頭狀況對母乳供需平衡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乳頭疼痛、破裂等情況嚴重,可能會影響母親的乳汁分泌。因此,保持乳頭的健康是保持母乳供需平衡的重要一環。

4、看母親的營養狀況

母乳的質量和數量與母親的營養狀況密切相關。如果母親的營養不良,可能會影響母乳的質量和數量。因此,母親在哺乳期間要注意均衡飲食,保證營養的攝入。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母乳供需平衡需要一定的時間,由於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所以有些寶媽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達到供需平衡。建議哺乳期間根據寶寶的需求及時哺乳,並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以促進母乳分泌,維持母乳供需平衡。

哺乳期供需是否平衡主要看兩個徵兆

哺乳期為了不影響寶寶正常的營養攝入,也為了不讓寶媽出現漲奶的情況,就需要達到母乳供需平衡的標準,其實當母乳供需處於一個平衡狀態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徵兆提示我們,如下所示:

1、首先可以通過乳汁的數量來看,如果分泌的乳汁量比較多,一般就會需要平衡供需。如果分泌的乳汁量比較少,可能就會打破供需平衡,一般可以通過吃奶的方式來決定,如果寶寶在吃奶後沒有出現哭鬧,而且沒有剩餘的奶液,這就說明處於平衡的狀態。有的時候有剩餘的奶,這可能就是營養過剩,需要儘快調整日常的飲食。如果發現乳汁不足夠應該多喝肉湯,補充蛋白質,能夠促進乳汁的分泌。

2、當乳汁分泌的增加,媽媽們的乳房會逐漸長大,可是在哺乳一段時間後,總會感覺到乳房沒有明顯的脹痛,這就說明乳汁一般無法供應胎兒,提示供需嚴重不平衡。此時需要多注意與補充營養物質,平時還應該多增加鍛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進乳汁的分泌。如果孩子的年齡已經超過8個月,也可考慮選擇斷奶。

這裡要說明一下的是,一般來說哺乳期寶媽的泌乳量會隨時間而逐漸增加,成熟乳量每天可達700~1000ml,只要媽媽營養均衡,就可以分泌足夠的乳汁,一般是不需要特別攝入過多的液體。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所謂的母乳供需平衡,就是說媽媽的奶水量剛好夠餵養寶寶,而母體出現漲奶的時候,剛好寶寶有需要,可以馬上吃奶,進而緩解漲奶的情況,這對寶寶和寶媽來說是比較好的一種母乳餵養狀態。

基本資訊來自醫院官網或醫院內公示資訊或醫生本人提供,如有侵權,請按照平臺提供的渠道通知

舉報

相關推薦